编辑:king
来源:肿瘤资讯
在今年的EBCC会议上设置了中欧乳腺癌专场,由欧洲乳腺癌专家委员会(EuropeanBreastCancerCouncil)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hineseBreastCancerSociety)共同主办。聚集中欧两地乳腺癌顶尖专家,共话中欧乳腺癌流行病学及内分泌治疗方面的异同。由EBCC主席、荷兰阿姆斯特丹荷兰癌症研究所E.J.T.Rutgers教授和中医院徐兵河教授担任本专场的大会主席。没有机会去现场的朋友也别遗憾,肿瘤资讯在会后第一时间对徐兵河教授进行了采访,赶紧来围观!肿瘤资讯:本次中欧乳腺癌内分泌专场中,中欧专家都做了精彩的解读。徐教授您作为大会主席,请您点评一下本次中欧乳腺癌内分泌专场中的亮点?
徐兵河教授:在这次EBCC会议期间的中欧乳腺癌联合论坛中,可以看到很多亮点。我们知道欧洲的乳腺癌病人使用内分泌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国乳腺癌病人,这个差异是由很多原因造成:
第一,欧洲乳腺癌病人70%以上是绝经后病人,而中国乳腺癌病人约60%为绝经前病人,绝经后病人仅占40%。
第二,中欧之间在治疗认识上存在差异。我们知道中国的医生和患者更喜欢化疗,而不太喜欢内分泌治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一般认为化疗的起效比较快,而且瘤子缩小的比例也比较高,所以在病人看来瘤子缩小了,医生也感到治疗很有效。但我们知道,缩小肿瘤并不等于能够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虽然内分泌治疗一般来说起效较慢,但一旦治疗有效,则维持的时间就非常长,所以这种治疗认识上的差异,还有待以后的不断完善治疗规范和指南、继续教育等方法来改变大家的认识。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在欧洲乳腺癌病人中使用一线内分泌治疗的比例可以达到80-90%以上,只要是激素受体阳性且符合内分泌治疗的条件,一般都会采用内分泌治疗;而国内一线内分泌治疗的比例可能还达不到20%,这个比例相较之下是非常低的。在欧洲二、三线内分泌治疗的比例能够分别达到80%和65%,而这个比例在中国是40%和15%,所以后线的治疗比例也是不够。另外,对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之后复发或转移患者的治疗,即所谓的POST-AI治疗在国内也不是很规范,很多医生依然喜欢选择化疗,其实POST-AI的治疗也有很多选择:比如可以选择雌激素受体下调剂,像氟维司群这类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AI)和靶向药物的联合,还可以选择激素受体的调节剂,甚至孕激素治疗,所以POST-AI的治疗选择是非常多的。而国内的医生对于AI之后的治疗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肿瘤资讯:针对目前的情况,中国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有哪些?中欧在乳腺癌领域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可能?
徐兵河教授:国内医生对乳腺癌也开展了很多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医院医院的治疗水平,也已经与发达国家非常接近,医院已经在赶超国外的治疗水平。而中欧乳腺癌研究的共同点是我们都在探索乳腺癌治疗的新方法。欧洲国家由于各个国家都较小,很难单一的开展临床研究,所以欧洲之间的协作做的非常好,欧洲的各个乳腺癌组织开展了很多大型的临床研究,有些临床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有影响。
我们国内在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也开展了很多的临床研究,比如我们对非甾体类AI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开展了比较氟维司群和依西美坦疗效的临床研究,我们想看看在非甾体AI治疗失败后,是换用甾体药物还是雌激素受体下调剂更好?这个研究对临床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本次中欧乳腺癌联合研讨会欧洲方面的主席也对我们这个临床研究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我们国内还有一些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医院开展的化疗之后使用氟维司群维持治疗的研究;还有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比较戈舍瑞林联合氟维司群和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的一个临床研究;另外我们还有一些研究针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病人在都使用戈舍瑞林进行药物去势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来曲唑联合依维莫司,另一组单用来曲唑,当来曲唑失败后再加用依维莫司,该试验的目的在于看看使用联合依维莫司是不是比单用AI效果更好,也能够看看AI治疗失败后依维莫司是不是能够克服AI耐药。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欧洲在内分泌治疗的认识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在药物应用水平上也有一定的距离。那么通过学会之间的交流,以及国内对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推广,我相信对于合适的人群——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无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都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毫无疑问,这对于提高我国乳腺癌治疗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谢谢大家!
看完了中国专家的精彩内容,是不是还意犹未尽?别错过肿瘤资讯的后续会议报道。
相关阅读:
想了解HER2双靶向,进展期乳癌十年回顾,还有21基因检测的EBCC会议干货全在这!
3月10日亮点速递
3月9日亮点速递
精品!乳腺癌中欧巅峰对话,看专家们如何解读治疗现状与未来!(2)
精品!乳腺癌中欧巅峰对话,看专家们如何解读治疗现状与未来!(1)
中国人群中发现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RECQL突变!
版权声明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资讯”。
下载APP
海量资讯等着你!
在专业平台说观点?首选肿瘤资讯
投稿信箱:oncologynews
.北京治白癜风的哪家医院最好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