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朦胧含蓄的作品名字,还是温婉灵动的形态身姿,无不彰显了韩娜雕塑里的诗意和自然。随着人类生存环境愈发走向非自然,人们便越来越喜爱、追求身心的自然化、传达的自然化。然而韩娜的雕塑并非是对既往的追悼,她们既是对自然、率真的呵护,亦是对美好、本心的向往。
从迷路到提速
从四五岁的信手涂鸦,到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对韩娜而言像是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一件事,走南闯北的日子,于她只不过是换个地方画画而已。鉴于自己在素描上的兴趣和优势,韩娜在油画和雕塑的专业选择中毫不犹豫地选了后者,那年她本科二年级,正式开始接触雕塑。
关于雕塑,有个不成文的趣事,说是在艺术院校食堂里,只要通过学生饭盒的大小就能分辨出哪些是雕塑专业的学生。如果正常人用碗打饭的话,那么雕塑专业的学生通常用的是盆,言外之意是说雕塑是件极其耗费体力的活计,做雕塑的人往往饭量也大。的确,这也成了韩娜接触雕塑后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力气不够。“一开始觉得学艺术什么都难不倒自己,没想到刚开始学雕塑的我竟然是班里进步最慢的。”除此之外,不同于素描的平面作画,雕塑强烈的立体感和整体性,让专注细节的韩娜一时摸不到节奏,大一还名列前茅的她,刚开始接触雕塑时已落得专业倒数。
如此磕磕绊绊地捏了一年的泥巴,韩娜在受挫、练习、再受挫、再练习的日常中恍惚觉得昔日的“泥巴”在自己的手中似乎有了些许不同,确切地说,她觉得自己做雕塑突然有了感觉和方向。“上课时突然觉得我做的雕塑挺好,等到学期末,发现我竟然是专业前几名了,以前得85分都很意外,现在可以拿到93分。”
这一次的认可,似乎让韩娜开了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现方法。“这就像迷路似的,以前提不上速度可能是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总是绕来绕去想要找到‘高速路口’,最后转来转去找到路终于可以起速加速了,想去哪里也就快了。人有自信了,做东西自然也就有方向了。”
女性与自然之间的浩瀚之美
《忆·鼓》、《忆·伞》和《唢·呐》等以孩童形象为主题的雕塑作品是韩娜本科的毕业创作,该系列作品一经展出就得到了许多支持与白癜风医院电话白癜风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