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市农牧业特色产业精准脱贫工作初见成效。一是探索新型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激发内生动力。在那曲镇15村、嘉黎县林堤乡5村通过“统购重配”模式(统一购置全村存栏牲畜,对原有草地、牲畜、劳动力资源按照市场需求进行重新分配),采取“调运良种-无偿领养-订单收购”方式,使当地重配后的畜群结构更加科学,优良畜种覆盖率达%。年两个村实现现金收入近万元,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二是发展适度规模饲草产业,使荒地变绿地。在尼玛县尼玛镇、文布乡4村有偿流转荒地资源3万亩,采购农耕设备6套,引进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土壤改良、牧草播种、收割打捆等种植生产工作,年实现干牧草产量吨,带动当地贫困群众人实现精准脱贫,人均收入达元;在确定年出栏牦牛1万头生产指标的基础上,启动“南草北牧”工程,成功签订总量1.8万吨、价值2余万元的饲草采购合同,促进农牧区资源互补战略的实施。三是大力发展适度牦牛规模养殖业,提升发展水平。在色尼区那曲镇15村、嘉黎县林堤乡5村分别建设千头牦牛标准化养殖扶贫基地,占地面积亩,为全市实现牧业生产标准化、牧业装备现代化、牧业发展产业化奠定基础。创造就业岗位个,使贫困群众实现“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业”的目的,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四是大力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变原料为产品。年5月以来,先后引进加工企业,在牦牛肉、奶产品、优质饲草料等加工领域进行深度合作,计划到年实现年产值近10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近名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五是培育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转型升级。成功培育嘉黎县林堤乡央热琼姆经济合作组织、色尼区那曲镇连杰村现代牧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家,实现整村入社,入社成员接受现代农牧业生产技术、管理知识等培训,承接2个千头标准化牦牛养殖扶贫基地生产管理工作任务,使牧民群众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适度规模、集约的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成功培养多名牧业产业工人,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