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广东人最喜欢喝“凉茶”。无论是上火、中暑、咽喉疼痛,还是感冒、咳嗽等健康“小问题”,广东人都喜欢用一杯凉茶来解决。专家介绍,凉茶作为从中医药方衍生出来的饮品,既是药也是保健品,因此喝凉茶也需要辩证。
医学指导:
广州中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佘世锋
凉茶有分类功效各不同
由于地域和气候的原因,“凉茶”向来是广东人熟悉的保健品,具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的功效。
但凉茶绝对不是单指一种茶,看看街边凉茶铺里的凉茶品种就知道了,癍痧、廿四味、祛湿茶……这些凉茶里面既有效果显著的“癍痧”,也有如涓涓细流般缓慢起效的“菊花茶”。这些不同的凉茶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不同的凉茶其实有不同的功效,适应不同的症状。广州中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佘世锋介绍,有以清热解毒为主的凉茶,如菊花茶、金银花茶、板蓝根等,对治疗风热感冒有帮助;而对于湿热的人群,可以喝有清热解毒、消暑去湿功效的“五花茶”;有咳嗽症状的人可以喝清热润燥的凉茶,如罗汉果茶、雪梨水等。
喝凉茶要“辩证”
(图片来源网络)
广东人喝凉茶多因“热气”或“上火”,其中“热气”是由外界热邪侵袭,如高温日晒,吃太多辛辣食物,或风热、湿热、燥热等邪毒的侵袭,体内阳热之气过盛而成。而“上火”则多因情志不畅,作息不规律等导致脏腑气机过旺,损耗阴津,使得火气上炎而成,如心火盛、肝火旺等情况。
佘世锋表示,凉茶的方子建立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并演化出众多凉茶种类,其中大部分使用药食同源的药材,而有的则使用中药熬制。
虽然大部分凉茶可起保健作用,但凉茶同时也是“药”。可不是感觉自己上火了就随随便便买了或者煲来喝的。要根据“三因制宜”的原则——因时、因地、因人来辩证地选择合适的凉茶。
如广东天热潮湿,既要清热、也要祛湿。再到不同的人,也要根据湿热、实热、虚火等情况来决定是否能喝凉茶,喝什么凉茶。比如说“虚火”实际上属于阴虚,如果此时随便饮用凉茶,很难起到滋阴清热的作用;如果是“实火”,那么凉茶则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喝凉茶其实也要看体质要辩证,如阴虚火旺型的人群在炎热少雨的夏季更容易出现口鼻干燥、烦热头晕、心慌失眠等症状,选择凉茶时要以养阴清热为主。而肝阳上亢型的人群在高温天气时,会更容易烦躁,出现头晕耳鸣、口苦口干等症状,要选用清热平肝的凉茶。而湿热体质的人则以祛湿为主。
凉茶并非人人都能喝
凉茶在广东大行其道,大街边上的凉茶铺,超市里包装好的饮料,往往容易让人忘记它的本质是“药”。哪怕药性再弱,也并非可以当做饮料人人都喝。
佘世锋表示,凉茶比较适合热性体质的人群,而阳虚、寒性体质的人群要少喝凉茶,否则就会“雪上加霜”,使得人体阳气损耗,脏腑功能减退,不利健康。
另外,老年人和孩子都不适宜多喝凉茶。
佘世锋解释,老年人处在阳气渐弱的阶段,如果清热太过,会进一步损伤阳气,对健康不利。而儿童则处于阳气升发的阶段,属于纯阳之体。尽管容易上火,但是却不适宜多用寒凉之物,以免损伤阳气。另外,由于孩子的脾胃功能尚处在建立和完善的阶段,过于寒凉的药物或者食物会影响脾胃影响消化吸收,甚至导致腹痛、腹泻的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喝凉茶应适可而止。一旦相关症状改善了,就别再喝了。凉茶饮用过量,会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口淡苔薄等情况,严重时会损伤脾胃,造成肠胃功能紊乱。(来源:大粤网)
喜欢这篇文章?分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