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史书上记载早在宋朝的时候,中国人就发明了火箭,并把它应用到了战争中。据明朝人茅元仪写的《武备志》中记载,当时的火箭出现了多种型号,有一次发射32支箭的”一窝蜂“,也有一次发射40支箭的“群豹横奔箭”,甚至还有能一次发射一百支火箭的“百虎齐奔箭”,这些其实就是现代火箭炮的雏形,不过,中国人后来并没有把它们发扬光大。
最早的现代火箭炮是苏联人发明的BM13型火箭炮,此种火箭炮在二战中得到了实战应用,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称得算上是苏联人的秘密武器,就连美国人都没。这种自行式火箭炮安装在载重汽车的底盘上,装有轨式定向器,可联装16枚毫米尾翼火箭弹,最大射程约米。当时苏军的一个火箭炮连以一次齐射,摧毁了纳粹德国军队的铁路枢纽和大量军用列车。苏军战士便把这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亲切地称之为“喀秋莎”。
朝鲜战争前,中国炮兵获得了这种”喀秋莎“火箭炮。组建了两个火箭炮师,炮兵第21师和22师。年4月,炮兵第21师奉命入朝作战。炮兵第21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作战实力为8个火箭炮团、1个高炮营。年9月1日,21师团奉命支援第27军79师团反击进占我后洞里阵地的美7师的两个营。这是是我军历史上火箭炮兵作战的第一仗。此战该团24门火箭炮一次齐射枚火箭弹便把美第7师两个营全部覆盖在我弹群之下,顿时毙伤敌余人,首战告捷。接下来他们又参加了添木洞等战役,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年10月14日,美第7师、伪2师向五圣山我军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上甘岭战役开始。双方在不足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进行了43天的惨烈争夺。敌人先后投入兵力6万余人、门火炮、辆坦克,出动0多架次飞机,共消耗炮弹余万发,航空炸弹余枚。最激烈时一天中就消耗炮弹30万发,航空炸弹余枚。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我军炮火也进行了有力回击,炮兵21师团的24门火箭炮参加了这场血腥的大战。在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我二〇九炮团,前后参加10次战斗,给敌人沉重的打击,有力地支援了步兵,因而受到步兵战士的热情欢迎。二〇九炮团此役获得锦旗一面,上面写着:“百发齐放,震破敌胆,战士最爱你,敌人最怕你!”
朝鲜战争后,我军炮兵部队得到了长足发展,也许是见识了上甘岭战场上美军的”范佛里特弹药量“,我军把发展远程火力打击作为军队发展的方向。在年的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共出动48个炮兵团,面对越南仅有的9个炮兵团,形成了全面的压制。此战中,除了各种型号的火炮参战之外,火箭炮给越南军人造成了重大伤亡。在80年代的两山轮战期间,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63式毫米12管火箭炮
63式火箭炮大量装备于我军步兵团,是团的主力火炮。该炮自装备部队以来,深受部队官兵的欢迎。这种火箭炮体积小,操作方便,而且可以分解后单炮发射非常简便但威力不减。该炮全弹重:18.8千克初速:31.4米/秒最大飞行速度:米/秒最大射程:米。
70式火箭炮
70式毫米火箭炮属于地面火箭炮兵的近程野战火箭武器,用以歼灭10千米内目标,并能在多种条件下执行各种战斗任务,以猛烈的火力打击敌人,支援各兵种战术行动。本炮采用63式履带装甲运兵车的底盘,该炮由19根定向管组成,共两排,上10下9。火箭发射管有液压升降装置,发射时升高毫米,可两栖作战。该炮是我军较早的履带式自行火箭炮,由于其机动性能强,火力猛,在老山作战期间往往加强到团一级的炮兵单位。在80年代老山唯一一次打坦克的战例中我军就是运用火箭炮和无坐力炮配合取得击毁越军坦克两辆的战果。
81式火箭炮
81式毫米40管火箭炮是仿制前苏联BM-21火箭炮的产品,年设计定型,是目前我军的主力火箭炮。该炮是我军根据年缴获自越军的苏制“冰雹”火箭炮制造而成,该炮使用SX越野车底盘越野性能较强。由于该炮有40管,火力持续性超过63式火箭炮和70式火箭炮。该炮装备的火箭弹比上述火箭弹都要长,战斗部的重量更大,其最大飞行速度达到米/秒、最大射程达到米。可以有效覆盖越军纵深,利用其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越野机动性对越军的集团冲锋和集结地域进行火力覆盖是越军最恐怖的噩梦。
近些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军武器装务研发速度越来越快。火箭炮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比较有名的比如卫士系列,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年与某邻国的对峙期间,我军西北战区组织的远程火力打击演练使我们见识到它的恐怖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