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国海军陆战队宣布,正和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签署合同,将购买6门该公司生产的ATMOS型毫米车载自行榴弹炮。据悉,该合同总价值达到了万美元,所有火炮将在28个月内交付,而泰国陆军在已经装备了18门该炮的同时,也有可能增购同款装备。
图为埃尔比特公司的最新款ATMOS卡车炮。
泰国采购以色列榴弹炮的消息一出,未免让不少军迷有些大跌眼镜:不是前些日子泰国陆军才在测试DTI-1G(卫士-32)火箭炮和PLZ-52自行榴弹炮么?怎么风头一转,泰国海军和陆战队就移情别恋于以色列的自行榴弹炮了呢?
当然,首先需要指出的事实是,以色列的自行榴弹炮和普通榴弹炮一直在泰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炮兵部队序列中有极强的存在感,而之所以泰国最终仍旧偏向以色列产品,并不是因为中国榴弹炮和卡车炮的战斗力不行,而是有其深层因素在影响泰国人的最终决策。
图为公开展示的泰国DTI-1G多用途毫米火箭炮,底盘采用了沃尔沃卡车。
就单以泰国陆军最后装备部队的DTI-1G(卫士-32)火箭炮来说,泰国陆军虽然对中国造的火箭炮系统十分满意,但最终泰国方面并没有对卫士-32火箭炮系统照单全收,而是从瑞典沃尔沃公司采购了一批四轴越野卡车,作为卫士-32火箭炮的底盘。
从后勤方面,也就是易用性和易保养性来说,卫士-32原配的万山特车确确实实不是沃尔沃的对手,在价格方面的优势也不甚明显,出于好用为原则考虑的泰国陆军选择沃尔沃也是情理之内,更何况脱胎于苏制MAZ-的万山特车和泰国通行的北约标准格格不入,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图为泰国海军的纳莱颂恩级护卫舰,遍布北约标准的雷达和武器。
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泰国海军的F25T纳莱颂恩级护卫舰上。外人看到这艘整体整洁,线条流畅精致的护卫舰时,第一时间总是觉得它是一艘西方制造的军舰,但事实则不然——这艘代号F25T的护卫舰实质上是中国江湖级护卫舰的终极发展版,船体和动力结构均为中国承建,唯有电子和武器系统来自西方国家。
图为泰国陆军的以色列制M-71自走榴弹炮。
把话题拉回到大口径榴弹炮上面来吧。在这之前,泰国装备最多的大口径榴弹炮是来自美国二手转让的M,而自购的最多一手型号则就是以色列的M-71,其次是奥地利的GC-45和GHN-45,但这三款榴弹炮都已经在泰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服役了30年有余,也正是本次卡车炮采购案的替代对象。
因此,出于训练成本和换装成本考虑,泰国最终选择以色列的榴弹炮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图为同时展出的T-84(近)、VT-4(中)、M-60(远)主战坦克。
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善于把弄平衡外交,时常在大国间左右逢源的泰国,很善于用军购来换取实实在在的外交利益和技术援助,而恰好各国的货架产品都对泰国敞开大门,双方各取所需,也就因此出现了苏(乌克兰)、中、美三国坦克共聚一堂的奇妙景象。
而对泰国的军备出口出现迟滞,乃至于花落别家,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军迷大可以对此保持平常心,不必大惊小怪。(利刃/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