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这是汤显祖吟唱家乡临川的诗句。多年来,他创作的以《牡丹亭》为代表的戏曲作品“临川四梦”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经世不衰。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作品名称:白浒珐琅彩瓷壶
作者:张志刚
创作时间:年
作品尺寸:10公分
拂去岁月的纤尘,作为汤翁艺术和精神家园的寄托之所,临川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汤显祖的艺术成就和其生长的这块土地密不可分,并且相依相成。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厚重的临川文化成就了名动天下的戏剧大师。同时,没有汤翁的临川也是一种文化的缺失。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临川白浒窑传习所的悠闲时光
相较于临川戏剧,临川陶瓷历史更为久远。临川白浒窑始烧于南北朝时期,有着千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白浒窑器物施釉技艺较为成熟,施釉极薄,釉面光润,青釉带黄(蟹壳青)且开有极细的冰纹。白浒窑陶瓷是宋元以来临川文化活化的载体,在白浒窑陶瓷上至今还能反应出一千多年前临川文人的审美情趣。
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
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作品名称:白浒珐琅彩瓷壶
作者:张志刚
创作时间:年
作品尺寸:10公分
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临川白浒窑陶瓷工艺,在民间自古就流传:“先有白浒窑,后有景德镇”之说。
选料:原料上选用抚州临川原产高岭土,质细腻,透白,在还原焰下白中泛青,透显高贵雅致,再施以传统透明玉质釉,釉面光滑细致。
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
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
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
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
转过那曲槛之西。
作品名称:白浒珐琅彩瓷壶
作者:张志刚
创作时间:年
作品尺寸:10公分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明万历二十八年,汤显祖的戏剧作品《牡丹亭》傲然出世,坐拥极具文化底蕴的小城临川,终于奠定了其在世界戏剧界的江湖地位。
就在世人陶醉于《牡丹亭》的“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白浒窑的陶瓷也随着《牡丹亭》的流传,从抚河经赣江,入鄱阳湖,再由珠江出海,走向了世界。小小的白浒渡口码头,《牡丹亭》的故乡,成为了中国陶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临川白浒窑在宋代就开始出口东南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白浒窑这乡愁的味道,随着时光被写入游子的DNA中,即使是年轻一代,仍会追寻祖辈的口感。这故乡的味道,久久缭绕在游子心头的味道。
见证了汤翁一生艺术繁华和最后岁月的文昌里还在,这里曾经是临川老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这里也是当年白浒窑陶瓷走向世界的起点,被誉为当地的“历史档案馆”和“老城博物馆”。
在文昌里穿行,随时都有一种时空的穿越感,在临河而建的明清老街店铺之间,我们依然能够触摸到一抹挥散不去的凝重。似乎在某一条古老的青石板街道,或者在某一幢老建筑前,或者在某一间被岁月雕琢成黑褐色木板屋的转角处,都能够与汤翁交会,与白浒窑重逢。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作品名称:白浒珐琅彩品茗杯
作者:张志刚
创作时间:年
作品尺寸:10公分
最美的时光遇见你从白浒窑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你不得不感叹历史的奇妙和诡异,永远不会让你完全失去希望,临川白浒窑并没有在当下的繁华中渐行渐远,而是激发临川当代陶瓷艺术的新的征程。归去来兮,白浒窑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着。
近眺抚河的烟波,那分明是对汤翁戏梦江湖与白浒陶瓷辉映的守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