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9月
泡一壶茶
静静聆听,
从远方传来的声音,
那是时光流转中,
关于普洱茶的故事。
普洱茶历史悠久,从武侯遗种到清廷贡茶,从茶马古道到远销中外的茶饮,从边销茶到国饮,每一段历史都在诉说独属于普洱茶的故事。
“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云南七子饼的圣喻。
闲时品茶,与茶友聊及普洱茶,便有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饼茶又被叫做七子饼?而不是八子或九子饼呢?
其实,七子饼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周武王时期,“巴蜀之地有普茶,其状圆、曰:七子饼茶”,据《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这是最早的七子饼茶的历史记载。
七子饼是云南普洱茶最常见的一种形态,又被称为国茶,是将茶叶加工紧压,然后每七饼包装成一筒,顾为七子饼,也是云南普洱茶传统加工制作工艺中的一种。
那么七子饼的名称仅仅只是因为七饼而成一筒吗?亦或是还有其他渊源?
有人说这是一种约定俗称的叫法,因为七子饼是从唐代开始,边境贸易在交易的时候因为七饼茶困扎在一起,因此为七子饼。
也有人说是马帮为了便于统计而因此取名,因为普洱茶一饼为克,一筒7饼。7饼茶约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也有人说七子饼有特殊的寓意,因为古时茶马古道路途遥远,运茶人一走就是大半年时间,便为普洱茶取名七子饼,谐音“妻子饼”,寓意想快速与家人团圆。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七”这个数字是一个比较吉祥的数字,象征着多子、多地、多福、多寿、多禧、多禄、多财,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寓意阖家团圆。
其实除此之外,关于七子饼的来源还有一个神奇传说。相传,在一个无法考证的年代,今普洱县凤阳乡宽洪村困卢山,有一卢姓人家,家境贫寒,以种茶为生,家里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
一日,卢老汉将七子聚于家中茅堂,商议如何维持生计及儿女婚娶之策,但是商议了七天都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有人说以捕鱼为生,有人说狩猎,七个儿子说了各自的想法,都不如老人愿望,因为老人一生好茶如痴,按老人的话说“茶可解毒、益寿”,为百草之首的灵药。种茶、制茶不但可以满足自己的品饮之好,更有益百姓,造福苍生,是人生一大善事,所以更希望七个儿子以种茶为生。
但是因家境贫寒,无力购买山林,所以老人终日郁郁寡欢而生病,七个儿子四处寻医问药无果,一日小儿子无量在山林发现了一颗很大的茶树,想着在老人弥留之际了却他的心愿,遂采了一些茶回去,没想到老人喝了茶身体大好。
老人身体大好之后,遂想既然山林有茶树,为何不让七个儿子采摘茶叶回来售卖呢?既能缓解无力购买林地的窘迫,还能实现造福苍生的愿望。
从此,七兄弟每天背竹篓,带上绳索,翻山越岭到森林峡谷中采摘野生茶叶。
日久天长,兄弟七人各自有了自己的采茶线路和地域,并就地和当地姑娘结婚、安家、生子。
但是七个儿子每年在父母生日时,都会带着自己的茶回到老家祝寿,由于路途遥远,茶叶在路途中风吹日晒、受潮,相互挤压,到了老家打开后都挤压成饼了,但味道比刚制时候更好。
老人将每个儿子送的茶用竹壳包扎在一起存放家中,待家中来了好友、上宾,便拿出来招待客人。客人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后赞不绝口,问及茶之来源和名称,老人自豪地指着竹壳对客人说:“这是我的七个儿子”。
日久天长,“七子拜寿”和“七子饼茶”在当地传为佳话。普洱七子饼茶在当地名声越来越响,许多茶人,茶商纷纷慕名而来,指名要卢家“七子饼茶”,更有许多茶坊、奸商纷纷仿效。普洱七子饼茶美名远扬,流传至今。
关于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众说纷纭,而这个故事也是传闻中的。相较于此,小编更相信七子饼是因为寓意美好以及便于统计而因此得名,那么你更相信哪种说法是七子饼的来源呢?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END—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还有一壶茶足以暖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