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败中国,印度下血本准备了三十多年,

人多、够自信就能打赢这场与中国的山地战吗?从现在的状况看,印度似乎仍在按年的状况备战。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早已进入现代信息化战争阶段。

易芳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近两个月以来,印度在洞朗地区越过边境线侵占我方领土,与我军形成对峙状态。印度军方紧急采购弹药、物资和一些武器装备,为一场“短促的高强度战争”做准备,印国防部长阿伦61贾伊特利声称,印度军队已经“足够强大”,有能力应对任何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这显然是在跟中国叫板。

印度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预判中国不会开战,另一方面是仗着自己颇为丰厚的“家底”――印度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在中印边界军力部署上相较中国更具优势。

那么,人够多、敢“拼老底”就能打赢这场高原山地的战争吗?

1

“冷启动”:开启印度陆军史上最大规模改革

印度地处亚欧大陆外缘弧形地带的中心,背靠喜马拉雅山、俯瞰印度洋、扼控亚洲南部陆路交通以及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本身又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自独立以来,一直自诩为南亚“霸主”,志在成为仅次于美、俄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国。

印度洋北岸地缘位置决定了印度的大国野心(网络资料)

为此,印度野心勃勃地制定了“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大国”国家战略目标。

陆军是印度国土防御的主体作战力量。作为传统的陆权国家,如果陆上方向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想控制印度洋从而达成控制欧亚大陆的目的根本不可能实现。

但是,年的印巴卡吉尔冲突中,印军首战失利和年的印巴对峙无功而返,使印军意识到:山地打击军虽然数量巨大,但分散配置,难以调遣和机动,导致进攻行动缺乏战略突然性,防御行动缺乏进攻力量。

此后,印度将“拒止威胁”的国土防御战略调整为“惩戒威胁”,并明确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方针,强调:

一旦印度利益受到威胁,就立即采取行动,以突然打击和快速反应粉碎敌人的企图;

打赢核威慑下的有限战争,给敌人以教训和惩戒;

在军事行动上的进攻性、主动性和先发性。

为配合国土防御新战略的要求,印度陆军借鉴美军“空地一体战”和“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于年提出了“冷启动”理论:

在不泄露动员迹象的情况下,减少动员和部署时间,减少对对手的准备时间,趁对手来不及向前沿调动军队之际率先发动攻击,并阻止对手寻求国际干预。

年12月5日,印度女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右四)亲临“苏打山61沙克蒂”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现场,并参观T-90坦克。(网络资料)

具体来说,体现在如下四方面:

在战略任务方面,组建8支包括装甲兵、炮兵、机械化步兵和作战空中支援力量等诸要素在内的“一体化作战群”;同时,提高陆军、空军、海军、导弹部队、网络部队等“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能够对敌战略要地、战略枢纽、后勤补给设施实施遮断作战。

在战术能力方面,强调提高遂行复杂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其中山地作战和快速反应作战是重点内容。

在编制体制方面,建立了超过万的陆军部队,并对其进行“全面改编”,强调炮兵、机械化部队和陆军航空兵等技术兵种的作用。

在武器装备发展方面,实施“质量建军”,投入大量经费采购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并建立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指挥控制系统。

“冷启动”开启了印度陆军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从而打造一支能够应对未来山地作战的陆军。

阅兵式上的印度陆军

今年年初,印度军方表示将重新审视印度陆军“冷启动”作战理论。可以说,此次对峙事件,是印度战略实践扩张野心和检验“冷启动”成效的标志性实战演练。

2

“瞄准中国:印度下足了本钱

第三次印巴战争,对巴基斯坦的成功肢解,降低了巴基斯坦对印度构成的威胁,中国则成为印度最强大的假想敌。

年2月,印军制定了全面对华开战的“棋盘”计划;年3月,中印双方在桑多洛河谷发生了短暂交火,印度无功而返;年至今,中印军队连续5年5次对峙。

近期,印军更是在中印边境地区动作频频。

陆军军力部署

目前,在中印边境负责对华作战山地的陆军主要有第4、14、15、33军,再加上正在组建的专门针对中国的第17山地打击军(每个军一般包括3个山地师,以及炮兵部队、通信部队等支援作战力量),总兵力已经超越了24万。

印军在中印边界的军力部署示意图

*第14、15军部署在西段,直接威胁中巴战略通道喀喇昆仑公路。14军下辖第3步兵师和第8山地师,还在加强建设;第15军辖第19步兵师和第28山地师。此外,第2、9、10、11、16军都可以向西段支援。

*第3、4军部署在东段,第4军辖第2、5、21山地师。第3军下辖第57山地师可以视为对华作战的预备力量。

*第33军部署在锡金段,辖第17、20、27山地步兵师。第17山地师此前就已驻扎在锡金首府甘托克。目前,针对洞郎对峙,该军60%的军力已经进入战位。

印度山地步兵

师一级是印陆军发动战役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具有相对独立的作战区域、作战任务和作战指挥权。

一个典型的山步师,辖3个山地旅、1个炮兵旅及保障兵种,总兵力约1.5万人,其中步兵约余人,仅占编制员额的40%。

考虑装甲兵在山地受限较大,“师”一级作战单位不编装甲旅团。

一般来说,一个山地师装备地面压制毫米和毫米榴弹炮90余门,射程从17.5~35公里不等;自动步枪余支、卡宾枪余支、狙击步枪余支、轻机枪余挺,中型机枪80余挺,等等。

年底,印军正式向美国购买门毫米口径的M式轻型榴弹炮,非常适合山地作战。

印军在中印边界的军力部署示意图(网络资料)

此外,由于陆军火箭炮、防空装备与导弹数量有限,在主要作战方向可以获得支援,其火箭炮作战距离从20-90公里,防空导弹能够对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构成威胁。

空军军力部署

目前,印度空军战斗机余架。其中最先进的是架苏霍伊公司研制的苏-30MKI战斗机;此外,还有升级过的米格-29战斗机、幻影”5Mk2升级版、“美洲豹”、米格-21(正在逐步淘汰)、米格-27专用攻击机等机型。计划的40架“光辉”MKI轻型战斗机仅到位1架。

印度国产预警机(以巴西生产ERJ运输机为平台改造而成)尚未服役,俄罗斯和以色列共同生产的A-50EI预警机目前共有5架,其中3架在阿格拉空军基地50中队服役,离中印边境最短km,另外2架在以色列进行雷达天线的升级改造。

印度空军仅有的3架A-50EI预警机(网络资料)

当下,大部分战机分布在靠近边境地区前沿修建机场50余个机场,其中藏南地区有8个军用机场。

一旦,为了提高陆军和空军联合作战能力,印军将在军区组建“陆空联合司令部”,在军、师组建“联合作战中心”,在旅级由空军派出“前方对空控制员”与旅相关人员组成“对空控制组”。

印军机场分布概图

战场建设

印度年批准在边境修筑了73条公路,总长千米,按印度官方的话说是能够通过“战略山峰和山谷”。

这些公路原计划在~年全部竣工,但是,中印边界地区地形复杂及海拔高等因素,竣工24条,49条正在修建。其中,东段27条竣工15条,其余计划年全部完工。

另外,印军于中印实际控制线附近的约个边防哨所,未来计划在这2段争议区增设37个边防哨所和15个临时营地哨所。

同时,印度还修建了大量的隧道、堑壕、掩体等基础设施与射击工事。

印军加强战场环境建设(网络资料)

军事演习

从年开始至年,印度举行了包括代号“胜利”、“苏达尔尚沙克蒂”和“桑格沙克蒂”等多次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

从演习情况看,印陆军注重迷惑敌人,通过“闪击战”的方式袭占敌后方的战略要地、交通要冲,以阻断敌军的反击和后勤补给线,制造恐慌。年05月举行的代号为“胜利”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是印度首次公然宣称演练“闪电战”式行动。

印度空军东北部部署的苏-30MKI战斗机(网络资料)

3

拼“老底”能打赢这场山地战争吗?

凭着上述“家底”,印军认为自己“军力远超中国”――两国在边境部署的陆军兵力对比已经超过8:1,印军引以为豪的8个山地师对阵中国3个山地旅,在人数上印度一方具有明显优势。加之,中国防御面积是印度的3倍……

乍一看,印军在边境拥有绝对实力,这就不难明白印度为什么会如此“自信爆棚”。

然而,人多、够自信就能打赢这场与中国的山地战吗?

印度显然是没搞清楚――它似乎正在按年的状况备战,而不是现代信息化的战争。

中印战争,印度被俘的照片(网络资料)

首先,山地作战中采用“人海战术”不靠谱。

高山寒地作战,易守难攻,即便印度陆军搞了那么多事情,其作战仍然具有明显弱点:

火力比较弱

考虑装甲车辆的机动性受到影响,印军的山地师已经取消了装甲团的编制,60%以上是保障兵种,只有在主要作战方向才能得到一个上级炮兵旅的火力支援,次要方向只能发扬自身火力。在一个“火力主战”、“体系破击”的时代,任何一点突破都可以破解印度的作战体系。并且,中国PLC09车载炮在火力上优势非常明显。

中国PLC09车载炮(网络资料)

“长臂”打击能力比较弱

印军装备的改进后的俄制火箭炮系统,最远也才能打到40公里,而且数量有限。在“超视距”作战时代,中国普通战术火箭炮系统已经超越了-公里。中国“卫士-2”远程火箭炮射程为-公里。

所谓“坚固”工事根本经不起中国火力打击

据西方媒体报道,东风-15C钻地导弹,使用了世界上首创的常规弹道导弹精确打击钢筋混凝土加固目标的技术,该型导弹达到分米级命中精度。印军的机场、防御工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受到严重质疑。

中国东风-15C钻地导弹打击效果图(网络资料)

其次,印度的联合作战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

各军兵种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联合作战成为现代作战的基本形式。印军尽管较早地认识到三军联合作战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中却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体制机制上存在缺陷

印军的三个军种司令部没有向联合参谋部移交任何权力,统一指挥很难;军种间临时机构过多,协调起来非常复杂;人力物力有限,而且缺乏互联互通的指挥信息系统,不能够保障信息传递的连贯性;同时缺乏科学合理的联合作战理论作为支撑。

陆、空军在联合作战上分歧严重

陆军和空军在为了各自优势争夺资源,两者之间相互猜疑;而且在近距离空中支援上,双方就空中支援的总量、战术运用还没有达成一致。而且,印度空军反对陆军发展陆军航空兵以及无人驾驶航空器。比如,目前仅有的16架武装直升机在作战使用上归陆军,平时管理归空军。

联合训练不足

目前,印军对单一军种的专业训练受到较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quzx.com/nqxwl/752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