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中国网民的老朋友,过气网红周鸿祎就要出来一次,以提醒圈内外广大的朋友,不要忘记他。今年也不例外,在李国庆、马云、刘强东等老戏骨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后,在本月的4月18日,周鸿祎不失时机搞了一个《老周的朋友见面会》的公关活动,讲的内容也不痛不痒,大多数都是蹭热点,比如最近刘强东的兄弟言论,马云的话题等,周鸿祎坐在记者的朋友中间,就像一个不服输的老国王。
在谈到跟马云和任正非对比的话题里,周鸿祎表示,我跟任正非之间不知道差了多少个马云,跟马云中间也不知道差多少个任正非,这俩都是我膜拜的对象,人家可以把公司管的很强,对我来说我缺乏这种管理的能力,但我的方向感比很多行业大佬强,像路由器和儿童手表,都是我起了个大早。
的确,过去的五六年里,周鸿祎跟李彦宏一样,都是在吃老本,虽然也吃得饱睡得暖,但是,似乎一直拿不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业务在原地打转,做过很多事情,但大抵没有大成。如果说,李彦宏的百度还可以靠人工智能多讲几年故事,周鸿祎的则略显尴尬,一步步变成没什么声音的国企。
像周鸿祎这样做安全出身,靠撕逼起家的老流氓(司机),嗅觉非常灵敏,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他就积极探索转型,想在安全的基础上,攻城略地,拿下多几座城池。如他上面所说,他的危机感和方向感都非常强,这几年也做了好多事情,但为什么一直吐不出象牙来呢?
个中的原因,或许跟他的性格和运气有关。
安全领域的延伸品少,难以用优势来攻城略地
安全本身就是一个很偏的领域,但又是个刚需领域,毕竟它戳中了网民的安全需求,在PC时代,它靠与浏览器结合,强势崛起,迅速独霸一方。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可以延伸到安全卫士、搜索、助手等产品,但也仅限于这些产品了。不像阿里巴巴,链条可以无限扩大;也不像腾讯,有强粘性的社交产品,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释放想象力;更不像百度,可以在搜索上深耕人工智能。
老周要攻城略地,就意味着很多战役都是从零开始的,所以我们看到,老周在过去的几年,选择走智能硬件路线。智能硬件的路子,在过去的五六年里,大家都被雷军带偏了,以为做一个牛逼的品牌,加上在网上固有的影响力,就可以颠覆一切。实际上,智能硬件水太深,而且资产很重,像一个泥潭,如果不是用猛立来打,很难激起浪花。
连罗永浩这么猛,到头来也落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小米作为allin的公司,是冲在最前的,也曾遇到很大的瓶颈,最后打开了线下市场,才算活过来。而那些原来做互联网公司,顺带布局智能硬件的,都没有取得大的成功,就是其中一个,作为附带布局的业务,不可能调度巨大的资源来豪赌,只能说是边走边押注的状态,成不了大气候也很正常。
手机之外,还尝试过直播,但直播整个行业就像昙花一样,迅速起来,又迅速下去,不是的直播尴尬,而是整个直播行业的尴尬,所以纵观的布局,只能说运气不太好。
不是方向感强,是太多想法,但缺乏执行人
这次老周的见面会,跟媒体朋友说的那些话里,多少还有点不甘心,所以他特意提到,自己的方向感很强,但到了最后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可能这是老周对自己过于自信了。其实,在那几年,不只是老周,几乎行业的人,都看到手机、智能手表的机会,这些东西,在深圳,早就炒了好几年,随便找一两家工厂都可以做。但很多人为什么不做?第一,不熟悉,第二,没底,第三,自己本身的业务还可以,你也可以理解为战略性保守。
但老周跟别人不一样,老周是一个爱较劲的人,而且看到了雷军的成功,并明显感知到到安全领域的天花板,所以下定决心搞智能硬件,又是做手机,又是做智能手表,还做行车记录仪、智能摄像头、智能音响等等。
对深圳不了解的北京互联网公司,觉得做这些很难,但是如果对深圳供应链了解,可能就不这么想了,只要找到靠谱的设计团队,找到合适的供应商,有钱,谁都可以在几个月内发布一款智能硬件。
所以,能做智能硬件,核心是品牌和渠道,最后能不能卖得出去,只有卖得出去,才是大爷。小米的成功是因为能卖得出去,锤子的半死不活是因为卖不出去。从这个角度,周鸿祎缺的不是想法,而是能把想法执行得漂亮的人,但在这方面,是欠缺的。
脾气大,事儿妈,掩盖不住的专制气氛
这跟的文化和老周的性格有关。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老周是一个特别崇尚互联网文化的人,他推崇乔布斯,他带员工去打真人CS,他提倡做人要不装不端有点二,他还想把公司变成一个开放式的超级孵化器,拆分业务,鼓励内部创业。
曾在年,周鸿祎就对媒体说,“我希望未来3—5年里,在集团下面真正能有几十家到一百家公司出来,能够有几家上市公司出来,在操作方法上,我们也给各位提供了一个无限可以成长的空间。”几年过去了,老周的这个美好想法,似乎变成了一个幻想。
越提倡什么,就越缺什么,这句话似乎在周鸿祎展示了魔咒。
因为是产品和技术出身,自身的光环太大,周鸿祎在对产品上,是个处女座。如果周鸿祎是全身心做产品,这种性格是好事,但他既要管集团,又要对硬件产品指手划脚,而且脾气非常大。据一位员工回忆:“因为周鸿祎就是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因此事事都过问。”远在深圳的硬件团队,一个小改动也要老周同意,一方面导致沟通成本高,另一方面则反映专门做硬件的团队没有话语权。
一个人,无论多牛逼,管理的事情太多,又事儿妈,像个八爪鱼一样,最终就变成一个想法输出机和无法实现想法的老怨妇。另外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周鸿祎已经老了,根本就不适合过多参与一线的内容,理想的状态,做好管理,培养接班人,搞好战略投资。
但老周更像一个喜欢跑在最前面的不服输的老将军,这其实是矛盾的。马化腾也对产品很感兴趣,也会提意见,但只是提意见,最后充分放权给张小龙,才成就了今天的